最近一些家长跟我咨询NOIP,即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整理一版NOIP的简单介绍,不求全面详尽,但求清晰易懂实用。
基本情况: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NOIP)自1984年至今年,每年举办一次。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称五大学科奥赛,是教育部批准认可的老牌传统竞赛项目,最高荣誉是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国际赛,获取国际奥林匹克金牌。简单地说,高端大气上档次。
联赛介绍: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难度不同,分别面向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2019年开始,前两轮名字叫CSP-J/S,且对小学生开放,信息学奥赛高中组省赛名字仍然是NOIP。获得的奖项从低到高为普及组一二三等奖、提高组一二三等奖、国赛金银铜牌、国际奥赛金银铜牌。
美国的情况:这项比赛在中国国内叫NOIP,在美国叫USACO,都是选拔青少年去参加国际信息学大赛,知识范围和考试大纲基本一样,每年中美两国的考题都会相互借鉴。
比赛红利:
(1)国内:大学保送、加分、降档录取等,每年政策不一样,具体看每年招生办政策;高中科技特长生。
(2)国外:信奥在申请国外大学、高中的时候对该项加分认可度极高,专注于孩子出国的家长都懂。
(3)通过参加NOIP,给孩子一个长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契机,从基础开始,花两三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比较完备的计算机知识体系。
知识范围及竞赛大纲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编程、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等。
NOIP学习的是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我经常讲的其实是大学教材,将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里面基础性的和思维性的,下沉到青少年阶段进行学习。另一方面NOIP是传统的全国性奥赛项目,体系完备。
适合对象:思维灵活,对信息学有兴趣,学有余力、专注力好、不怕苦难、有志于获奖的孩子。其中兴趣和获奖的动机,常常是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
数学的影响:信息学对数学的有一定要求,但毕竟不是数学奥赛,所以和纯粹的奥数差别是很明显的。在编程中会涉及到初中、高中数学,乃至大学数学,这些数学知识的应用是为了深入学习计算机算法铺路的,老师会在编程课上一并给学生讲到。
时间安排:近几年,只有极少数高一才开始的,我们的学生有几个是今年六年级参加初中组比赛并获奖的。明年,我们的学生中学习得比较早比较快的,可能会有五年级学生参加初中组信息学奥赛。
一般,在刚学习纯编程时,我们会先安排学习scratch训练编程思维,scratch三级~四级接触算法思想,在学习过程中选拔适合学习信息学奥赛的学员。我们的课程都是我自己设计的,与市面上的大部分scratch课程理念几乎完全不一样。
这之后,会正式学习NOIP系列课程并参加信息学竞赛。按这个计划,一直到高二、高三有六到七次参加比赛的机会,随着经验的积累,拿奖的机会大大增加。小学时间相对充裕,踏踏实实学习积累,打好坚实的基础才有高楼大厦,才有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