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很用心,有一二年级的家长,甚至还有幼儿园4-5岁孩子的家长,在问我学信息学奥赛如何规划?
其实不到六年级,还谈不上真正的信息学奥赛的规划问题,因为信息学奥赛的真正规划一般是在孩子获得普二的高分或普一时,信息学奥赛规划才具有真正含义,是继续还是放弃!
普二高分的水平之前只是一个学习的问题,自然也就是学习规划的问题,既然是学习规划,就是一个普适性的问题,而不是信息学奥赛独有的问题。
对这种普适性问题,每个家长、每个老师,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统一。多借鉴别的家长和老师方法的优点,多观察自己孩子的优点,才会更快一点引导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我经常和家长聊这个问题,是依据我的学生的总体发展情况总结而得,以期对初步有想法将来引导孩子往信息学方向发展的家长有所帮助,具体实施敬请一定要根据自家各种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五年级是加入信息学的黄金年龄,这个已在我们教练群里得到了公认,这里就不讨论这个问题了。这里只谈谈小三前如何做信息学奥赛入学前的准备和引导?
1、适度体育运动,培养运动兴趣,掌握健身方法!
体能是今后高考和任何奥赛都需要的重要基本素质!体能不好,毅力和自信心也会受一定影响的。缺少户外运动,将来对学物理学和几何学,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近些年物理大面积不行,中考和高考物理成绩之低就是一个缩影。注意过度训练也是伤身的,运动员并不是最健康的身体!
2、进行集体性的文艺活动最佳。
话剧、音乐、艺术、书法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丰富的情感和集体意思,记忆力在快乐中得到培养。
记忆力对学习文科和理科都比较重要,只是进初中后理科科目记忆量少一点,但并不是不要记忆,在高中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有108个公式,在大学学电磁学时有500多个公式,化学方程式更多了。当然要找逻辑关系来帮助记忆,但记忆力太差方法再好也还是会是一件难事。有音乐艺术训练基础的学生,记忆力方面多数人会更有优势。
3、做一些益智性的推理活动。
如积木、魔方、跳棋、军棋、五子棋、象棋、围棋等等,当然有我们的低年级课程,慢慢引导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二年级前能真正下完一盘棋、做一个机器人作品就不错了。棋类游戏成本较低,难度适中,很适合家长带孩子一起玩。
4、练练计算准确度!
计算方面,在准确度和速度两项指标上,我更看重先上准确度,再上速度。小的时候做计算,可以做慢一点,工整一点,少做一点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重检查的习惯培养,唯有检查,才是实现计算准确的最可靠方法。
其他方面的一些思考:
如果将来读工科类专业,有艺体素质的学生,创新能力往往会更好一些,尤其是制造设计类专业。因为现在的产品要体现更多文人关怀再能上档次。
艺体让人热情奔放,益智活动让人冷静深思,两者结合的人才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动静结合,将来偏科现象也会出现得晚一点!我们的国情决定了高考一时半会不会取消总分评价机制的,偏科的学生考取985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同样如此。
可惜我们小时侯虽有体育活动,但那是班主任教的体育,到成年了方知什么是体育,才知原来不能跑长跑,不是身体条件,而是没有正规的体育老师告诉我跑前跑后该如何做热身运动来保护自己,使自己天天能跑,天天想跑;文艺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啦,至今都是直肠男。
小学数学从三年级开始变难,数学思维、找规律方面的题开始增多,而准确度底的孩子,一切规律都会因计算错误而消失,当然也就找不到任何规律了。找不到规律的学生,编程课上难以实现巧算和升级这两步!
家长们会发现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因为别的事情上您会发现孩子一点也不笨,但数学上、编程上却难以开窍,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孩子的计算不准确把规律弄丢了。
在四则运算的计算准确度还不靠谱时,过早地进行“巧算”数学教学是不利于成长的,会出现“虚胖”现象,“虚胖”会导致初高中时会后劲不足。
信息学和数学在北大都在数学院,爱信息学、爱数学的学生,一定要先爱计算。
爱计算的人,才会有算后检验的习惯,从而达到计算准确,计算准确后,规律常会自然显现出来,找到规律后自然过渡到巧算方法,有了巧算方法才配得上可以写程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