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编程教育

【第十二届蓝桥杯编程大赛全国总决赛】红栗编程学员喜获两个全国一等奖

编程有你,未来可期!

蓝桥杯青少年组编程比赛是全国青少年编程比赛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之一;是孩子们进入信息学奥赛之前的最大的编程比赛锻炼平台,这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编程孩子,很多的奥赛金牌选手曾经在这里锻炼参赛。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蓝桥杯编程大赛青少年组全国总决赛Scratch中级组(11-14岁组)中,我们的两名学员吕柳正(初一)、潘苗宸(五年级)从零基础起步,在这超万人规模的全国竞赛中脱颖而出,初赛小试牛刀顺利杀入决赛,全国决赛中更是一鼓作气拿下最高奖项:一等奖

说明:吕同学已经上初中,上面的学校是初赛报名时的。

这一届的Scratch中级组比赛,全国约有15000人左右参加了初赛和复赛,经过角逐,1500人左右杀入到全国决赛,最后产生约150名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考级、比赛不集训

孩子们从去年参加初赛晋级决赛后,就已经转入到C++信息学奥赛的学习了,我们的主要目标已转到了今年、明年的CSP-J/S比赛上(也是通常说的中学生信息学奥赛普及组/提高组)了。

前几周,家长问我,孩子要参加决赛了,是不是要跟着你再学学Scratch。我说,不用集训,给几个题目熟悉一下,不要手生了,做完后我再讲一讲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蓝桥杯大动干戈,网络上有不少动辄一周七天的决赛集训课。没有连续苦战的集训课,我们的孩子丝毫不手软,一出手就拿回来两个全国一等奖,成了百里挑一的编程能手了。

功夫要下在课堂内

在这里,我是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是竞赛的集训来教学的,基础内容和竞赛延伸的内容,都融入到日常课堂里了。这样的兴趣班,我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孩子还在把我这里当成是随意的某某班,我希望现在开始转变这个观念。来这里,我希望每个孩子把每一堂课都当做决赛前的集训课程来学习。

有的孩子碰到稍微难点的问题就叫苦,放下鼠标,举手投降。实际上,如果孩子努力去尝试一下,去向上够一够,就可能触碰到一个他的思考从来没有触碰到的深度。如果是选择轻易放弃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又如何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克服一个又一个人生难题呢?

学编程,不仅学编程知识、编程能力,我更关注的是孩子能学习编程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努力的孩子,我也会陪着更努力;不是那么努力的孩子,我也在竭尽所能驱动你能努力一点,我希望孩子你不要觉得我给你的全部是压力。编程课,我会尽可能讲得通俗易懂,但是要轻松就学到所有,肯定是不可能的啊!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天赋与努力,在这个学习才起步的阶段,我更推崇努力,一般的编程比赛,还不到去比拼智商。只有到了奥赛的舞台上,天赋才可能是你的上限。

编程有你,未来可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