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说作业不会做,说老师上课没讲。”
有人说:“学校的课程太简单了,考试的难题在学校课堂讲不到。”
有人说:“孩子的资质不同,有些孩子天生是读书的料。”
孩子们在学校里,用着同样的课本,上着同样的课,结果却差别那么大。每个孩子的资质自然是不同的,但是一般的课程远远没有到要求很高资质。
一、解决学不学的问题
对学习影响最大是以下几方面:
1、阅读的基本功:有些孩子在完成任务时,可以快速读懂题目并迅速提炼出要解决的问题;而有的孩子,已经完成答题了,题目还没有读通顺一次。
有一个孩子,给我说代码都写完了就是效果不对。我让他把他看错的那一句题目读出来,他反复读了五遍终于把那句话读完整(一共才8个字,每个字他都完全认识)。家长在课外可以试着让孩子每次读题时,把题目的下面一行先盖着,上面一行读完读准了再打开下面一行,反复训练。
2、被动听讲:上课几分钟了,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师在讲哪一课;上课不跟上老师,想听就听一会,不想听就不听;有的孩子每节课至少提醒听讲十次以上。学得好的孩子,大多是课前就预习了的,课堂上已经不是只听讲,而是在对照思考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差异是什么。
3、课堂上的思考: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抛出问题。有的孩子嘴上不会去回应,心里面也不去回应;有的孩子就出个人在这里,你看着我好像在听,你不要问我什么,你问我什么我也不可能告诉你;有的孩子不知道问了什么。只是听老师说,听完了,过上几天就差不多全忘记了。
4、课后巩固:有的孩子课业很紧,特别忙,根本就没有足够时间去认真思考完成作业,即便完成也是形式上的;有的孩子就算时间足够,作业也是应付了事。没有质量的作业是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的,经过孩子认真思考的高质量作业,每一句回答都是有有理有据的,而不是凑合或者凑巧的。

本质上,老师上课和妈妈做饭没有什么不同。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吃不消化,很难有一个好身板;老师讲好了课,孩子不吃不消化,很难有一个好成绩。
二、应该怎么学?
有的孩子反复补课刷题、刷试卷效果不佳,小学学得比我们当年高三还辛苦。刷题、刷试卷补的内容经常是零碎的、片段的,一个个知识点是信息孤岛,没有结成学习的网。
学习最重要的三件法宝:课本、笔记、老师给的练习册和试卷。
有人说课本、笔记、练习册试卷有啥啊,那么简单,孩子早都会了。事实上,这些是最好的学习资料,学习好的孩子能将这些资料物尽其用,而学习差的孩子很多资料没有用干净。
第一个就是读课本,课本都读了吗?读熟了吗?有人说读课本没用,课本里啥都没有。错了,课本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掩盖不了课本的优点。现在我们的课本可读性非常强,你认真读完课本,仿佛有一个老师在旁边跟你讲一样。读课本,可以让我们学过的知识变得细腻、连贯;连起来的知识才有用。如果学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断断续续的,没有联系,效果自然不好。
第二个就是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高眼低不记笔记,刚学完的刚做题还行,一到大考试就忘记了。忘记了怎么办?上课做好笔记,练习时的错题和心得做好笔记,笔记本是考试前复习的利器。
第三个是不要不断追求新题,书店里的资料不是买得多就好。老师发的练习册、试卷就是最好的资料,扪心自问,做过的题能不能保证全对?如果做过的题不能保证全对,成绩怎么可能好呢?反过来,如果能够把学过的资料、练习册这都做得滚瓜烂熟,成绩怎么可能不好!
好资料就在手边,把这些基础夯实了,再去追求更高难度的东西。
刷题会让眼前看得到进步,时间长了,弊端越来越明显;学习习惯终生受用,培养起来很难,要付出很多时间,会出现各种状况,需要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