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入“坑”的信息学C++学员,一般家长或者孩子习惯将编程与熟悉的奥数做对比。
看题看了15分钟,我娃还在抓耳挠腮,完全没有思路;或者是一道题做了一个小时,我娃还在反复调试代码,没有搞定,这时候家长就急了:
“老师,我家小X一道题做了一个多小时都做不出来,他是不是压根儿就不是学信息学的料呀?”
更让家长抓狂的是:
孩子一个小时做出来的一道题,交到老师那里还会被发现好几个测试点有错。
打比方说如果这道题满分100,孩子只能得70分。
家长发飚,孩子也很沮丧。
其实:我们想告诉各位家长,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你们只要想一想:奥数的考试一般是60分钟做25道题目,而信息学的考试往往是3-4个小时做4道题目,就知道信息学题目耗时长,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尤其是初学时,做题很慢,不时有点错误,这些是好现象。这证明孩子已经入门,并且愿意深入思考、大胆尝试、小心求证。这个试错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捷径。
反倒是那些代码交上来就全对,代码看起来非常专业毫无瑕疵的,老师心里会咯噔一下,这娃走了拷贝代码的“捷径”?学信息学的学生们都是用电脑的,那么几乎任何编程题在网络上都可能搜到源代码,如果走了这个“捷径”,那么意味着孩子放弃了思考、放弃了尝试、放弃了求证,最终也放弃了进步。
——所以,即使不谈信息学,就单说孩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品质,就正是我们家长千方百计想培养孩子的。
随着信息学娃娃们掌握算法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多,速度会稍快一些,一次性准确率也会逐步提升(当然编程题目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大,越来越虐……奥特曼升级,怪兽也会升级!)
基本上,永远不可能像做奥数题那么快。